找到相关内容1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阿难尊者

    众生无量功德”一语中,可以看出尊者的平等度诸有情的慈怀于此大彰。 其二、尊者即将临终之时,他因与阿阇世王有约,于是就先全王宫告别。随后就从王舍城行至毗舍离城边,于恒河中流,跏趺而坐。时阿阇世王、...

    曲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650136.html
  • 阿育王与佛陀舍利

    ,修建佛寺佛塔。并派出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国家和地区传播佛陀慈悲和平的伟大教义。   据佛教传说,为更好地弘传佛教,阿育王将阿阇世王所藏的8.4万颗舍利,以8.4万琉璃宝箧,8.4万宝盖,以及8.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62754052.html
  • 舍利

    舍利  导尘  “舍利”有作“室利罗”或“设利罗”,都是梵语的音译;义译“骨身”“灵骨”或“遗身”。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说,如来在拘尸城双树间般涅槃后,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因争求舍利,几乎造成了战争。幸亏有个叫香姓的婆罗门,委婉劝说,并以如来教导法言,旨在和平,“宁可争佛舍利共相残害”?由他的提议把佛舍利匀为八分,分配给八个国王,才平息了争端,并将佛的上牙送给阿阇世王。最后他自己向大家要求将量分...

    导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4655638.html
  • 谈谈“舍利”

      谈谈“舍利”   >   “舍利”有作“室利罗”或“设利罗”, 都是梵语的音译;义译“骨身”、“灵骨”或“遗身”。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说,如来在拘尸城双树间般槃后,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因争求舍利,几乎造成了战争。幸亏有个叫香姓的婆罗门,委婉劝说,并以如来教导法言,旨在和平,“宁可争佛舍利共相残害?”由他的提议把佛舍利匀为八分,分配给八个国王,才平息了争端,并将佛的上牙送给阿阇世王。最后...

    法亮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41077327.html
  • 第一次:宝塔莅中华

      第一次:宝塔莅中华   东来最早的佛舍利 阿育王于佛灭后三百余年,诣王舍城取阿阇世王所藏八万四千舍利,造八万四千琉璃宝箧盛之,并造八万四千宝盖,以八万四千匹彩为之庄严,使诸鬼神于阎浮提同时起八万四千塔。相传华夏舍利塔有五。   另据北齐·魏收所著《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所载,即第一次列出我国雒阳(在今河南洛阳)、彭城(今江苏徐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临淄(今山东淄博)等四地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2382367.html
  • 长者子说

    其所作《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会集本》中,将后汉译本和吴译本中的“阿阇世王太子”和“五百长者迦罗越子”会集成“阿阇王子”和“五百大长者”后,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也就随之而生。在我们指出夏会本...劫,皆当作佛,如无量清净佛。佛言:是阿阇世王太子、五百长者子,作菩萨道已来,无央数劫,皆各供养四百亿佛已,今复来供养我。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人等,皆前世迦叶佛时,为我作弟子,今皆复会是共相值也。则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0341364.html
  • 有关修净土的一些话题

    阿弥陀佛的金刚誓愿,亦尤为令人钦慕;故尔释尊在解说此愿时,亦对发愿受学此愿当来成佛的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予以相当的鼓励: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索得是二十四愿。时阿阇世王太子。与五百长者迦罗越子。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所。前为作礼佛。以头面着佛足。皆持金华盖。前上佛已。悉却坐一面听经。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闻阿弥陀佛二十四愿。皆大欢喜踊跃。心中俱愿言。令我等后作佛时。皆如...

    莲舟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146491.html
  • 西晋佛经并列词之内部次序与声调的关系

    324:佛说幻士仁贤经     名称、成为、州城、山川、沟坑、光炎、人民、威仪  334: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愚痴、空无、真诚、称扬、愚冥  337: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僚属、供养、河海、姝好、旋转、安隐  334: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欢喜、财宝、求所、谀谄、平等、供养、谀谄  337: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

    竺家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048117.html
  • 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到父母身边去接受任何处罚。他跪在父亲面前诚心忏悔,痛哭流涕,父亲原谅了他并恢复在家里原有的地位,这就是有名的浪子回头的故事。同样的,佛法当中也非常著重忏悔,例如阿阇世王因杀害父亲,身长毒疮,但因为阿阇世王能诚心的向佛忏悔,所以身上的毒疮不药而愈,由此可知忏悔的重要。但是,为何要忏悔?忏悔的意义、目的是什么?而所忏除的业障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都是以下我们要一一追根究底来探讨的主题。   《楞严经...

    释见罕

    |忏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825244127.html
  • 证悟空性与因果不虚并不相违

    简单,佛经中说:“因果相应胜法门,细微难见佛境界。”因果十分深奥、殊胜、微细,它唯一是佛的境界,阿罗汉和世间人都无法彻知。《杂譬喻经》中就有个公案说:佛在世时,有一位阿阇世王,一天,一个以杀生为业的屠夫拜见国王,请求国王每遇节日需要杀生时,全部赐给他来做。阿阇世王问为什么,屠夫说他有一个小小的神通,知道自己前六世都是屠夫,从事杀羊的职业,而死后均转生天界,享受天福,所以他觉得杀生是转生天界的因。 ...

    索达吉堪布

    |因果|空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2/20164228795.html